2025机械设备谐波减速器需求激增国内企业拥抱国产化机遇

时间:2025-06-30 来源:新宝GG-创意平台,注册畅享文化之梦!

  今天分享的是:2025机械设备谐波减速器需求激增,国内企业拥抱国产化机遇

  在精密机械传动领域,一种体积小巧却承载着高精度运动控制使命的核心部件正迎来市场爆发——这就是谐波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机床乃至人形机器人的“关节”,其凭借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大等特性,已成为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加速,谐波减速器市场需求迎来激增,而国内企业正凭借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在这一曾经被海外巨头垄断的赛道上加速追赶。

  谐波减速器的核心优势,源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它由刚轮、柔轮和波发生器三大部件构成,通过波发生器使柔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实现高精度的运动和动力传递。这种设计让其在空间受限、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表现突出,尤其适合机器人关节、精密机床等领域。

  目前,工业机器人是谐波减速器的最大“用户”。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对谐波减速器的消费量达66.93万台,占其总需求的75%。一台六轴多关节机器人平均要配备3台左右的谐波减速器,从负载10kg以下的轻型机器人到30kg以上的重型设备,其小臂、腕部等灵活关节都离不开这种精密部件。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2019-2024年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消费量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79.55万台,同比增幅近19%。

  除了工业机器人,机床领域也在拉动需求。一台加工中心或数控铣床通常需要4台以上精密减速器,高精度数控回转台等设备也依赖谐波减速器实现精准转动。2024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61.04万台,同比增长12.62%,带动机床用谐波减速器需求稳步上升。从市场规模看,2023年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达24.9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则在2024年达到86亿元,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步伐明显加快。特斯拉Optimus、Figure AI等产品陆续披露量产计划,特斯拉预计2026年产能达5万台,2029年或突破100万台;Figure AI则计划4年内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随着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落地前期,有望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大规模应用。

  人形机器人对谐波减速器的需求堪称“海量”。由于要实现类人化的灵活运动,其肩、肘、腕等关节对传动精度和结构紧凑性要求极高,谐波减速器成为主流选择。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单台机器人配备14台谐波减速器,减速器成本占其零部件总成本的13%左右。按行业预测,若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达100万台,对应的谐波减速器需求将达1400万个,仅这一领域就将带来84亿元的全球市场增量,推动行业总规模翻倍。

  这种需求爆发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工厂仓储场景,人形机器人每小时使用成本约10元,远低于人工的30元;家庭服务场景中,其每小时成本20.5元,也低于45元的人工费用,且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为其大规模替代人工提供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谐波减速器市场被海外巨头主导。日本哈默纳科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全球85%的市场份额,其产品性能和产能曾长期领先。但近年来,这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哈默纳科的扩产节奏相对谨慎。截至2024年3月,其年产能为306万台,预计2026年增至347万台,增幅有限,难以覆盖人形机器人量产带来的需求缺口。而国内企业正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快速崛起。

  绿的谐波是国内企业的代表,已占据全球8%的市场份额。其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定位精度达1.5-2角分,减速比覆盖50-160等多个档位,且均价约1500元/台,较哈默纳科更具性价比。为应对需求,绿的谐波正通过募投项目扩产,预计2027年总产能达159万台,并与合作伙伴共建海外基地拓展全球市场。

  不止绿的谐波,国内多家企业已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布局。瑞迪智驱的谐波减速器业务2024年收入达3424万元,产品进入达闼机器人等知名厂商供应链;中大力德开发的新型谐波减速器转矩容量提升30%,精度保持寿命达15000小时;丰立智能、科达利等企业也通过产线建设扩大产能,瞄准人形机器人市场。这些企业的技术积累和产能规划,正推动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谐波减速器的研发和制造门槛极高,涉及精密加工、材料科学、热处理等多学科技术,柔轮等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和抗疲劳性能要求苛刻。国内企业通过十余年攻关,已逐步突破关键技术,从“跟跑”走向“并跑”。

  从市场格局看,国内企业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随着绿的谐波等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提升,以及瑞迪智驱、中大力德等企业的技术迭代,国产谐波减速器在性能上已能满足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主流场景需求。而海外龙头扩产有限,国内企业的快速产能释放将填补市场缺口。

  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和工业自动化深化,谐波减速器市场正进入需求与供给共振的黄金期。国产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和性价比优势,有望在这一轮行业爆发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推动我国精密传动领域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上一篇:机器狗、中国“小商品”背后的司法力量
下一篇:徐工集团在德国宝马展上闪耀全场:引领绿色工程机械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