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 中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开创者——王大珩

时间:2025-06-28 来源:新宝GG-创意平台,注册畅享文化之梦!

  王大珩,中国光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兼)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防军工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王大珩的带领下,1953年12月,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也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在他的带领下,长春光机所在建所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起了光学设计与检验、光学工艺、光学镀膜、光学计量测试等十多个学科的工艺和技术基础,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光学及精密机械学的研究基础,进而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该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

  但他说:“所有经历的事件和变迁,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经济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形成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1986年,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王大珩获悉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时,立即与中科院院士陈芳允商议,并联合另两位中科院院士王淦昌和杨嘉墀,讨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他起草的报告定稿后,立即报送,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即“863”计划,至今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进程。

  1989年,他与王淦昌、中科院院士于敏等再次共同向国家提出了开展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建议,促成了激光核聚变装置的建设。

  1992年,他再次与张光斗、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和罗沛霖等5位院士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并得到工程界的热烈拥护。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正式成立。

  此后,鉴于我国已进入信息科学时代,为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他与仪器仪表界联合倡议召开了香山会议。他提出,仪器仪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仪器仪表是信息工具;仪器仪表工业是信息工业的概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星旦说:“我在五十多年的科研历程中,每迈一大步都离不开大珩先生的影响。”

  在他记忆深处,总有那些感人的瞬间不停翻滚:“1997年我到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做手术,他和夫人顾教授从中关村专程来看我。当我看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蹒跚地走出医院时,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1999年我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先生第一个以书面的形式向我表示祝贺。近几年,大珩先生每年都给我寄来新年贺卡,在卡上亲自写些祝福的话。每年正月初二或初三,总要给我打电话,问寒问暖,并打听在长春的老同事、老朋友的情况。”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是王大珩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王大珩不仅为他制定了研究方向,更将一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忠诚、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拼搏精神传授给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宣明说:“虽然王大珩先生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只有10余名,但因其注重对学生学术思想的启发和对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他培养的研究生成才率很高。”

  有媒体曾问王大珩:老师给予学生什么最重要?他说,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精神,教学生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他认为,科学界最忌讳的就是剽窃、抄袭、作假、把名利庸俗化,这些实际上等同于强盗。“不讲道德规则的卑劣行为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说明开放的社会环境容易让人往物质利益上使劲,陷到个人主义里去了”。医学上讲预防医学,不是生了病才治,而是不让人生病,教育也有同样的意义。因此道德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应该放在第一位。

  针对科学界的不良现象,王大珩于2007年12月在《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什么是科学精神》。

  他在介绍“科学”这一概念后,概括出科学的六大特征,即一元性、诚实性、严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一性、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文章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经过了许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有些探索、有些方针政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他认为,方针、政策是否科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如果科学化能够搞得好一点,大家的认识就容易一致,就容易团结在一起。

  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12月,在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王大珩委托秘书蔡恒源带去一份特别的嘱托:已届耄耋的王大珩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但一直关心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有件事他一直放心不下,就是很多人把他称作“中国光学之父”或“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认为这样不妥。

  他说:“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所以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

  由此可见,王大珩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求真务实” ,他不仅在科学探索上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更以谦逊、公正的品格践行着真正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宇通重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下一篇:来了工信部最新重磅政策7个传感器中试平台开建!(附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