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直击高招:名校之声网上推介会——北京工业大学

时间:2025-06-19 来源:新宝GG-创意平台,注册畅享文化之梦!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2022央广网《直击高招—名校之声》是央广网教育重点打造的权威高考招生宣传平台,邀请知名高校招办主任、高考专家等对高校招生政策、最新高招资讯进行权威解读。栏目助力新高考改革,传播最新高招资讯,及时满足考生和家长对高校师资力量、特点特色、学习生活等信息的了解。2022高招来临之际央广网对优秀高校进行征集,今天介绍的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同时进入国家“211工程”及“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下设16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2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种;博士后流动站18个,其中,出站66人、进站119人、在站260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学校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现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

  教职工3307人,其中,专任教师2139人,包括正高职称459人、副高职称785人;博士生导师657人,硕士生导师1509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2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2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67人。境外教师10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5人。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联合组建的高度国际化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北工大下设的教学科研机构。学院于2012年建院,并于同年招收第一届学生,每年招生约330人。现设有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四个专业。学制四年,目前在校学生超过1300人。

  外籍教师Deepu为都柏林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授课(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被学院录取的学生同时注册北工大和UCD两校学籍。学院采取“4+0”的办学模式,UCD派遣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在北工大完成学习任务。在北工大完成前两年或三年学习任务后,符合学术和英语要求的学生通过择优选拔可到UCD完成一年的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三证”授予,双学位与毕业证书。凡达到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的学术要求的学生,均可获得北工大颁发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UCD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六届毕业生,共计1248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5.9%,其中深造率为76.8%。共计958名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其中604名学生赴QS前100世界高校就读,约占深造学生总人数的63%。而作为外方合作院校的UCD,也备受深造学生的青睐,共有13名毕业生获得全额奖学金赴UCD直接攻读博士。此外,学生的升学国别、地区呈现多元化趋势,覆盖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卡耐基梅隆、纽约大学、东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水平学府。

  91名学生留在国内深造,大多数赴国内一流高校就读,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其中,3名同学直升国内大学博士,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工大转专业政策可以概括为“转出零门槛,转入有条件”。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向录取学院提出申请,满足目标学院和专业的条件即可,在校期间可转2次。近两年转专业成功率平均为79%。2019年全校申请转专业学生227人,转成178人,成功率为78.4%;2020年全校申请转专业学生265人,转成210人,成功率为79.24%;2021级的转专业正在申请当中。

  樊恭烋荣誉学院创办于2014年,是学校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改革,培养工程领域领军人才而设立的荣誉学院,是学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以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樊恭烋先生命名,充分发挥学校工程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理工基础和创新教育,尊重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选择,因材施教,着重学生工程基础的夯实、优秀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持久竞争力的发展,培养国际、国内工程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为夯实必要的理工和创新基础,拓宽国际视野,学院从建立探索为本的新生年开始,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不断获得高峰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建立探索未知的意识和思想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面向未来,保障创新的可持续性。

  樊恭烋学院构建了以“导师制、个性化、卓越化、国际化”,即“一制三化”为特色的“2+2+X”的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基于工程大类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以“基石项目训练计划”为牵引的个性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单独编班、住宿学院制、四年全程管理、一流导师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拔尖人才培育环境。学院实行灵活的专业设置及课程选择,同时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二年级以后实行动态分流制度,考核合格者可以在全校近30个工科专业中任选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合格者需返回与原录取专业分数相当或更低的专业。学生也可自愿放弃樊恭烋学院的学习,返回与原录取专业分数相当或更低的专业。

  北工大的好专业非常多,有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0个,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8个,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12个,还有9个北京市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有15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或行业评估。2022年有3个新专业招生,在此介绍。

  专业概述:依托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对应的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经历近60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形成包括焊接材料、智能焊接装备、激光先进制造和增材制造等多个有特色的优势方向。本专业适应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实行“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致力于培养德能兼备、基础厚、口径宽、专业知识丰富和专业技能完备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在适合首都特点的“高精尖新”科技创新领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发展和需求。

  专业概述: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以“大数据管理与商业分析为主”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具有鲜明的复合交叉特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高素质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多学科交叉、助力“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专业概述:依托于“光学工程”“物理学”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以光电信息为主、多学科交叉应用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涉及光学、信息、物理、材料等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面向光电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应用需求,培养掌握扎实的光学、电学以及光电信息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具备宽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锻炼具备担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项目技术或管理工作负责人的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总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20%,位列北京高校前茅。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11%。本科毕业生在国有性质单位就业比例超过30%,超过10%的毕业生被录取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工作,符合北京工业大学“行业精英、时代先锋、国家栋梁”的就业定位。由此可见,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出了大量优质人才。

  2021届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为50.72%,首次突破50%,创历史新高。本科生国内读研的目标院校集中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相当或高于学校的院校。其中,去往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的人数占比94.29%。出国(境)深造毕业生中,前往QS排名前50高校的占比36.15%,前往QS排名前51-100高校的占比27.97%,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为英国和美国,分别占比54.02%、20.19%,留学院校包括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

  2019-2021届本科生重点就业单位有:外交部、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共中央办公厅通信局、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

  色盲考生限报: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土木类、智能建造、材料类(实验班)、交通运输类(实验班)、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实验班)等专业。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设计学类、美术学类等专业。

  全色盲考生限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信息安全(实验班)、计算机类等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上一篇:考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下一篇:枣庄学院:“四个聚焦”推进学习教育 赋能学校发展